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早餐馆 > 正文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新光波导材料
发布时间:2023-08-07浏览次数:45909
分享:

头条

据新华社消息,安徽大学先进材料原子工程研究中心朱满洲教授、陈爽副教授团队发现了金属纳米团簇中的光波导行为。这是在金属纳米团簇材料中发现的重要光传播新现象,填补了纳米团簇光子性质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有源光波导和偏振发光材料的研究,在未来信息储存、集成光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段宏亮教授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PepScaf的集成AI框架,该框架利用针对IL-17C的体外筛选后所获得的大量序列数据,来指导二级环肽库的构建和环肽亲和力的提升,有助于加速环肽药物的发现和优化进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国内

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云峰教授、龚旗煌院士课题组针对兆赫-千兆赫频率窗口声学振动传感的长期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介观尺度颗粒振动测量的微腔方案,成功实现了不同种类微生物细胞的振动指纹谱识别。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


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沈吟教授团队采用膜融合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给药系统,可通过靶向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并抑制其释放促炎因子,实现持久的神经保护,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潜力。研究成果发表在Small


3.上海交通大学樊昕昱教授、何祖源教授课题组提出了联合物理模型与数据驱动的神经网络训练策略,以小批量的训练数据集实现了高分辨率大带宽光谱重构神经网络的训练,且在长期测量中展示了良好的鲁棒性。相关成果发表于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4.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陕西师范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侧脑室注射细菌脂多糖构建局部炎症模型,评估了从内侧隔核到海马体的乙酰胆碱神经传递的实时变化,揭示了脓毒症引起认知障碍的新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国际

1.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家近日在《科学》杂志上,描述了一种创造非天然氨基酸的新方法。最新方法以不同寻常的方式使用了一种化学工具——PLP酶,有望催生基于蛋白质的疗法,并将有望开辟有机化学的新分支。


2.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使用超快光谱研究液体-石墨烯界面上的能量传递过程,发现水可以直接与碳的电子相互作用,这在流体动力学中是一种非常不寻常的量子现象。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


3.据中新网消息,科学家发现一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能够抑制蚊子对疟疾的传播。研究显示,该TC1细菌通过分泌哈尔满抑制疟原虫在蚊子肠道中的生长,能够使蚊子的寄生虫荷载量下降73%。相关研究发布在《科学》官网。


4.据中国科技网消息,西班牙天体生物学中心研究团队首次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一团气体内,发现了氨基酸的重要成分碳酸。此前,科学家只在太空中发现过最简单的甲酸和乙酸,而碳酸的发现将有助于揭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上的今天

1944年8月7日,大型通用电磁式计算机Mark-I研制成功。